365体育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-bat登录入口

招商引资价值观 | 企业最看重的是投资环境

2023-12-08

前几天,赶往上海出差,有件事印象深刻:

晚上离开办公室时,角落里传来键盘声,一看是项目负责人小李。

根本不用想,大概率正在解决企业选址难题。

不禁感慨,比你优秀的人更努力。这句话,放在区域投资环境上更合适。

越是经济发展好的地方,越是方方面面都在“前排”。

思考一下,长三角的企业为什么能被你招走?企业诉求与顾虑有什么?

实际上,背后不止是投资环境的优化,更是招商引资价值观的体现。

合理竞争是基本原则

一家优质企业、一个重大项目,可能诸多地方都在争取。

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,这种比拼式进取心是必要的。但是,招商引资合理竞争是基本原则。

今年,有些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。越是在艰难状态下走出来投资的企业,就越是在资金实力、科技含量、市场需求等方面有一定潜力。

据不完全统计,国内各地有超过30万名招商人员。不管是东部沿海还是中西部地区,派驻在外的招商队伍都相当庞大。

不仅是一线招商员,地方领导也会不定期频繁外出招商。再加上,各地为了招商引资,竞相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区域竞争愈加激烈。

优质的企业各地都想接触,拜访项目一波接一波。尤其,争取与企业决策人见面的机会来之不易。

为了争取项目,有些地方明明不具备产业配套基础、高端人才优势,却招引生物医药、新能源、半导体等热点项目,引进后导致“水土不服”。

甚至,个别区县还推出“超常规”优惠政策,不时上演盲目式招商。只看数量,不重质量的招引项目,不利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,还可能助长少数企业“短期套利”的心态。

各地方招商引资,大家暗自较劲。比如,同一个新能源项目,得知周边区域有引进意向后,马上组织专班、对照研究,给予更优惠政策和更周到服务。

即便与企业签约,由于招商不够精准,项目引进后发展劲头仍然不足。

背后实质反映的是,招商引资价值观的错位。

如何划底线、设上限,严格限制“超常规优惠”、杜绝“抽屉协议”?重视项目引进的质量与潜力,对企业效益评判公平公正,该制定什么标准?

哪些事可交给专业的人干?怎样设置规范与准则,健全考核体系,有助于企业入驻与长期发展?

以上这些考量,地方既要坚持长期主义下的合理竞争,也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换位思考。

执行落地是核心抓手

地方招商互相加码,企业投资“择优而行”。

之前调研中,曾与新能源龙头企业交流。他认为,只要企业在外省有发展机遇,本地政府应该支持企业。即便扩产去往外省,也会介绍新业务合作或者其他企业前来投资。

区域内不同地方,如果能以产业链上下游或产业集群的思路协同招商,不仅招商效率更高,企业之间协同也更便捷。

想一下,企业要什么?无非是产品订单、生产空间、产业上下游配套、专业服务(安监、环评、法务等)……

地方能给什么?或者招商之前,地方带了什么诚意来?

企业看来,最重要的诚意——来源于有实效性的执行与落实。

讲讲两次“盒饭会议”,看合肥高效招商引资的“落地性”。

去年,悠跑新能源汽车项目,从正式洽谈到投资款到账,仅用102天,“肥西速度”让企业赞叹不已。

而这期间,企业与当地政府领导只吃了“两次盒饭”,为何“两次盒饭”让投资人念念不忘?

两次“盒饭会议”背后,是招商引资“合肥模式”的“强磁场效应”,也是合肥招商引资务实高效的“风味”。

无论项目大小,企业家愿意留下来的一定不是“盒饭”,而是地方对于战新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政府高效的执行力。

招商引资战略,从本质上已升级为解决项目落地的服务型战略。可以说,谁站在互惠共赢的角度,谁才能赢得企业的信赖。

谈到执行落实,看看上海区政府是怎样开会的?

不说套话,不念稿子,开会直奔主题!一次区政府常务会,6个议题仅用时1.5小时。每个议题不超过20分钟,没有“穿靴戴帽”的客气话。

正是这样,时间观念强,招商效率高。除此之外,上海政府从不吝啬坦白。

去年告诉企业的计划,今年一定主动汇报进展。更重要的是,总结过去的承诺,直接去现场跟进度,这就是真正的落实。

真诚服务是重要理念

改革开放40余年,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基本解决了。比如,基础设施的改造,城乡面貌的提升,吃穿住行的改善。

而近几年,改革进入深水期,其实就是指接下来的改革,不是用钱就可以简单解决的。

比如,优化投资环境的改革行动。拿钱能马上盖高楼、修好路,但内涵、软实力不是花钱就可以一步到位的。

这好比,你可以买很多书,想让书成为头脑中的知识和智慧,需要投入时间、精力。

优化投资环境是招商引资关键词之一,上至中央政府,下至基层政府,谁都在宣传自己在投资环境上所做的改善与提升。

以前各地比拼GDP,现在关注投资环境,上面重视,下面比拼,就一定有进步。

投资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,土质好不好、肥力足不足,直接影响经济发展,为此各地政府没少下功夫。

当然优化投资环境,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,也不是出台几个条例就轻松完成的。

首要问题是,什么才是最优的投资环境?

目标明确且清晰,行动才能有的放矢,结果才不至于南辕北辙。

不少人会觉得,这个问题还用问吗?答案很明确:政府简政放权,少干预、少阻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,多关心、多帮助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。

换而言之,市场主体之于地方政府,要像消费者之于商家一样,要有甲方地位、上帝待遇。

看上去非常正确,诸多地方政府也是据此展开改革行动和评价体系。

但是,招商引资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。当下,在我国现行体制下,企业还是愿意信任政府。

项目落地后,万万不能让企业等到的是:正在走流程、领导需要开会讨论、最近有重点事项督办,无法抽身来解决等。

这些年,各地方领导调任是常事。可能招商引资接待的是上一任A领导,落地执行的却是新换届的B领导。

再好的企业,落地时总是有一些工作难点需要解决。遇到领导换届时,一些企业落地决策会重新评估,还是由于领导调任有后顾之忧。

话说回来,招商引资有没有新面貌、新气象,并不在于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规划,而在于结合本地实际,用新思路、新举措,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、工作蓝图逐步从纸上落在地上。

专业服务是各地政府不可忽视的,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项目落地的决策性。

一家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,可能会有各种关系和办法解决问题。但一家外来落户的企业,面对专业服务的不足,确实很容易束手无策、萌生退意。

无论是政策还是服务,真见效、见真效,提高企业的获得感,才会引来更多企业投资兴业、延展链条。

最优的投资环境,不是地方政府不计成本、无条件地满足企业的一切需求,而是在市场经济中建设“公共服务型政府”。

这背后反映了招商引资价值观,政府真正为社会提供市场不能够给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,制定公平规则,加强监督管理,以法律制度界定和保护产权、保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流通,打破地方和部门的行政性垄断或限制,建立统一、开放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,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。